王福民,山西省臨猗縣角杯鄉過卓村人,1961年出生,畢業于西北農學院作物栽培專業。多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,在全縣巡回講課,近幾年在蘋果技術推廣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,多次受到各級領導的表彰。2006年評為運城市果業科技標兵,多次參加了地、縣、鄉的勞模大會。
三中全會后,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,分到了10畝土地,利用先進的配方施肥技術,每一年小麥獲得了平均畝產超千斤的可喜成績,轟動了全鄉,鄉政府把我的小麥田定為縣鄉小麥觀模點,多次參觀,并聘請我在全鄉小麥交流會上發言,介紹經驗,進行推廣。幾年后,溫飽問題得以解決,就把10畝小麥田改種為棉田,由于科學管理,棉花獲得了畝產皮棉200斤以上的好收成。影響到全縣,成為小有名氣的種田能手,不少村的群眾聘請我到他們村傳經送寶,學習先進技術。為了大家都能掌握新的種田技術,我編寫了《小麥模式化栽培》、《棉花葉齡調控》等技術資料,供廣大群眾參考學習,從而使我縣農業生產有了明顯提高,為當地的經濟騰飛作出了貢獻。
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,在90年代初期,我縣大量種植果樹,為了掌握這門新技術,90年便到中國農業大學園藝系進修學習,拜訪國內果樹專家,在實踐中與他們交流學習。我的小果園早果豐產,2002年9畝果園獲得了12萬斤的產量,縣鄉多次召開現場會,很多果農上門拜訪、電話咨詢,聘請講課的鄉鎮村莊越來越多。為了提高講課效果,自己購買了筆記本電腦,進口多媒體投影機和音響設施,還有一輛小汽車。多年來由于自己堅持實際實用實效三原則,果農應用我所講授和推廣和技術,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。為了加深推廣效果,我又編寫了《蘋果早果優質豐產綜合管理》、《蘋果病蟲害防治》、《蘋果小冠開心形整形修剪技術》先后二套六本書,用通俗的語言寫出來,易懂易學,被果農稱為“管果經”。多年來我參加了全國多種果樹研討會,在此學到了更多的先進經驗和技術,回到臨猗后,每年巡回在各村講課120余場,聽課和咨詢和人員達2萬人左右。為了提升我縣蘋果知名度,打出品牌,又成立了蘋果專業合作社,解決果園出現的實際問題,果農們親切稱我為他們的福星,2008年農業部還給我頒發了無公害內檢員資格證書,在推廣農藥上,降低農藥殘留量,使我縣蘋果走出亞洲,推向全世界。
在果樹病蟲害防治上,我也做了大量的試驗。由于氣候特點,每年我縣果樹早春都有不同程度的凍害出現,直接影響果農經濟效益,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我多次試驗總結出了果樹抗凍技術,獲得了很好的效果,在全縣推廣后,大大降低了每年凍害造成的損失,介殼蟲的防治,我試驗推出了“三時制”防治技術,在全縣得之推廣應用后,我縣的蘋果介殼蟲早已絕跡。
總之我會再接再厲,在農業科技這條艱難的道路上走到這底,愛我中華,奉獻農業。